找到相关内容1771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莲法师答:老了就没用吗?

      妙莲法师答:不要以为老了就没有用,老年人念佛最有用了!因为岁月无多,可以看破放下世间的一切,念佛求生西方,这就是最大的用。

    妙莲法师

    解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5265111932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对境无心,一切无碍,是佛性否?

      问:思想任他起也好灭也好,不执着一切相,不住一切相,对境无心,一切无碍,是佛性否?(南京法一和尚)   月溪禅师答:非佛性,思想任他起也好灭也好,就以为不执着一切相,殊不知自己执着了不执着一切相的相了,就是有心有碍,自己不知罢了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275410930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吾人从无量劫来所薰习善恶种子,其成熟受报,是否次第,抑以多者先受。又宗门中开悟见性之一人,昔所薰之种子,是否消灭,抑仍有余习。

    问:吾人从无量劫来所薰习善恶种子,其成熟受报,是否次第,抑以多者先受。又宗门中开悟见性之一人,昔所薰之种子,是否消灭,抑仍有余习。   范古农答:成熟先后,视董习浅深及有无障碍以为断。宗门见性是见道,思惑种子尚未灭也。岂但余习而已。

    范古农

    |范古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391112677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天堂地狱确有其处否?升天堕狱是谁所使?(詹金枝)

    问:天堂地狱确有其处否?升天堕狱是谁所使?(詹金枝)   李炳南答:人常知者,阿含等经,备言诸天。地藏本愿经,详说各狱。依经而论,云何不确。至其升堕之机,全由众生业力,以为主因,是自己使之然也。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07211281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五见?请慈悲开示!

    邪见?就是邪而不正的见解,如谤无因果有轮回(梵语samsara)生死却言无轮回生死,坏诸善事等。   何谓见取见?见取见之见即是指我见、边见、邪见,取是取著不舍,对上面所叙述三种不正见,执以为是,名见取见。   何谓戒禁取见?就是执行或受持邪戒,错认以为是正戒。譬如有人持牛戒、狗戒等,以为是生天之因,又有一般人涂灰断食,错认以为是涅槃(梵语mirvana)之道。   有心学佛成佛就应断除五见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442212886.html
  • 匈牙利虚云禅院明证法师一行参访河北保定大慈阁

    亲切座谈 赠送纪念品 2009年6月30日上午9点,匈牙利虚云禅院明证法师和依林法师到河北保定大慈阁参访,受到保定佛教协会会长真广法师的热情接待。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的座谈,最后真广法师向明证法师一行赠送书法“皓月禅心”以为纪念。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19164485369.html
  • 读《原始佛教思想论》

    如该书{时势与佛教)一章,说明该时代之一般思想界——婆罗门教各种沙门团之主张已,而说佛教是如来对当时各教补偏救弊、折中众说而成的。如说中道观,以为当时的思想不为极端的禁欲主义,则为极端的放任主义,所以...天等,多以神话说目之。但是他又主张业果轮回说是最合理的。  科学、哲学昌明后,中外学者都受很大的影响,所以今时之研究佛学者亦多少带几分科学、哲学的态度,不以为绝对信向的对象,而以为研究探索的材料。这是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0664270.html
  • 以苦为乐

    苦乐亦犹是也。知此而求生净土,万牛莫挽矣。 【译文】 厕虫生活在臭秽的粪坑中,狗和羊看见它们,认为它们真是太苦了,但厕虫自不觉其苦,还以为很快乐;狗羊生活在肮脏的草地上,人们看到它们,也认为它们真是太苦了,但狗羊自不觉其苦,还以为很快乐;人类生活在充满恶浊的世间里,以天人的眼光看世人,觉得人类实在太苦了,但人类自不觉其苦,还以为很快乐呢。由此向上类推,即使是天人也还是以苦为乐的。唯有...

    莲池大师

    |出离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1202313629.html
  • 问:当别人嫉妒你时,该如何应对?

    嫉妒心是一种什么状态,我想很多人都有体会。当我们看到别人成绩比自己优秀,事业比自己辉煌,就会感到失落或不以为然,进而甚至会去阻挠、伤害别人。因此,嫉妒也属于嗔心的表现方式。 如果被别人嫉妒,有两种应对方式。一是不去理会,这是比较消极的方式;一是对对方抱以同情,尽力给予帮助,以此化解嫉妒心,这是比较积极的方式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9227790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门弟子受戒之后皆有“烧戒疤”,不知意义何在?

    重视,唐代时,为防止俗人假冒僧众,故朝廷勒令僧众于受戒时,应燃烧戒疤以为识别。   另据谈玄“中国和尚受戒烧香疤考证”一文所载,则谓烧香于顶之起源,相传系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,沙门至德住持天禧寺时,与七众受戒燃香于顶,以为终身之誓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74612465.html